为什么狗狗吃了药就吐怎么回事?
1. 药物浓度大于或等于临界浓度 狗的胃中充满食物时,会阻止胃液流入小肠,因此空腹时的胃酸浓度比饭后高得多,药物在空腹时的浓度高于它的最小有效浓度。当口服给狗服药后,药物立即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给狗服用药物前,最好先给予少量食物,使胃内有一定量的内容物,以减少药物的吸收。另外,为了减少胃肠刺激可考虑选用肠溶衣片剂;
2. 药物过量 对毒性反应较强的药物,在用量过大时也会引起犬的中毒反应和机体功能紊乱症状。这时应采用催吐、洗胃、缓泻等方法来促进药物的排出;
3. 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 有一些药物对胃肠有刺激性,会使胃部产生不适感觉,并可引起胃痉挛等炎症变化以及溃疡病的发生。这些药物主要包括刺激性泻下药(如硫酸镁)、利血平类抗高血压药、水杨酸类解热镇痛抗炎药、苯巴比妥类催眠镇静药及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等等。
有些药物能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而引起出血,如磺胺类药物。所以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特别是空腹时禁止用此类药物。需要使用时,可采用胃灌注的方法将药液注入十二指肠,这样便可避免药物对胃部的刺激了。
4. 胃肠蠕动过盛 当狗进食后立即给药,此时药物会被迅速地分解和吸收,而胃肠道中的食糜又可阻碍药物被肠道吸收,于是药物便停留在胃肠道中不被机体利用。由于未被吸收入血的药物必须通过排泄途径排出体外,这就增加了肝脏的负担。同时大量的未溶解的药物还会刺激胃肠道粘膜,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而出现呕吐等反应。为减少这种副作用,可在用药前至少间隔30分钟至1小时让狗适当进食。
5. 药物在胃肠道中被分解破坏 如果给狗服用了鞣质含量高的中药制剂,就会与中药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鞣质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不能被小狗消化分解,反而会对肠胃造成刺激感,从而引起腹泻。如果小狗服用的中药中含有大黄、芒硝等物质,则会在体内被分解成鞣质,同样会引起小狗腹泻。某些抗生素(如链霉素等)也容易出现这种性质。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可在给狗喂药时注意观察一下是否出现上述情况,如果发现可以给其服用适量的酵母片来加速药物的代谢速度。当然,最彻底的办法还是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
6. 药物被大量代谢转化 有些药物在胃肠道中被吸收后,一部分会被转化成具有活性的物质,而另一部分则变成没有药效或者几乎不起效的物质。例如,氨茶碱口服后在胃肠道中约能被全部吸收,但只能释放出25%~30%的原药量。又比如苯巴比妥,它在小肠内能够被快速吸收,但其活性代谢产物苯环丙胺却只能占原形药的不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