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生病总打针好吗?
在动物医学领域,“打针”是肌肉注射的简称,其定义是利用针头刺入动物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内,将药液注入体内的一种给药方法。 与口服、直肠给药等给药方式相比,肌肉注射的好处在于用药直接、见效快且能避免药物被胃肠道破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注射剂型包括溶液剂和乳剂(如注射液)、混悬液及油溶液、乳剂(如注射用乳膏剂)。还有栓剂和微球制剂等,但并非所有药物均可制成注射剂型,因为每种药物的理化性质都不相同,只有易于溶解于注射剂溶媒并且稳定性较好的药物才能作为注射剂原辅料。
对于宠物临床而言,虽然肌注给药的适应证很广,但由于对疼痛的反应强烈,因此并不适用于幼犬、病危犬以及年老体弱的犬猫。由于不同品种的犬猫骨骼结构差异较大,因此也不适合对所有品种进行肌注。当犬只存在神经症状时也不应采用肌注的方法给药,因为这将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死亡。 对人而言,一般建议4岁及以上儿童可以接受肌注给药,6月龄及以上的儿童也可以给予静脉输液治疗;而成年人则基本上能接受所有的注射方式。但对于宠物来说就大不相同了——即使是成年犬猫,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耐受肌注,需要借助静脉输液来维持生命。 实际上,除了肌肉注射之外,临床上还存在着其他多种给药方法,例如:滴鼻滴眼、雾化吸入(适用于婴幼儿)、直肠给药(栓剂、灌肠剂、软膏/乳膏剂、粉剂等)、口腔黏膜给药(口腔喷雾剂、含片/咀嚼片)等等…… 如果宠物生病后需要长期服药的话还可以将其制成口服制剂。这些制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颗粒剂、缓释胶囊剂、片剂等;如果无法制成固体状口服制剂的话还可以制成透皮贴剂(用于成人及青少年)或是外用凝胶剂。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人类,宠物的皮肤更薄且毛细血管丰富——这意味着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的速度更快,而且吸收量也更多!所以,当宠物发生过敏反应或者皮肤病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将外用药物涂抹于患处以起到快速治疗的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