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有蛔虫会死吗?
会的,绦虫病、蛔目寄生虫等都可以致命! 蛔病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蛔目的寄生虫寄生部位和引起的疾病症状都不相同。 比较常见的蛔病是由异尖线虫(寄生虫)所引起,又叫蛔目肠道寄生虫病。异尖线虫也叫海兽胃线虫,属于蛔目的寄生虫。因为成虫多在消化道内繁殖,所以又称为消化道蛔病。此虫病在动物界中较常见且危害较大。
异尖线虫幼虫期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时,须要经过3次变态才能发育为成虫;当进入消化道后,还要经过4次蜕皮才能发育为成虫。在临床上常可以看到幼虫期和成虫期的异尖线虫。
1.幼虫期 此期幼虫主要在消化道中移动并寻找合适的寄生部位。当虫体接触粘膜表面时就钻入黏膜下层,并在局部组织内移动,此时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腹泻、食欲减退等。随着虫体的发育,逐渐形成较大的结节,并在其中虫体互相缠结,形成所谓“假寄生虫结节”,此时虫子开始大量消化液分泌,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2.成虫期 异尖线虫的成虫呈长圆柱形,乳白色,长约5~7mm,宽约0.6mm,左右对称。整个虫体由头部、颈部、躯干及尾部分构成,但无眼睛与口器,也无运动器官。依靠虫体后端的伸缩功能而做蠕动运动。 当异尖线虫侵入消化道后,因其体表具有微绒毛,故可钻入黏膜下层,此时若用显微镜检查可见虫体周围有散在吞噬细胞。然而由于虫体主要依赖其尾部纤毛摆动及蠕动力,缓缓地向前行进,同时不断将消化液分泌物注入被浸渍的组织内,使组织产生炎性病变。 另外,异尖线虫还可产生一些有毒物质或通过直接刺激作用,使被侵部位的肠壁毛细血管扩张,血液灌注量增加,进而导致组织水肿、肠炎和腹泻。该寄生虫还可以吸吮宿主的营养成分而自身又不排泄废物,从而减少了宿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了宿主的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异尖线虫长期滞留在胃肠内,得不到治疗与净化,则会逐渐失去活性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