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咪容易受惊吓?
我举一个特别特别的例! 以前家里来了一对新客人,两个小年轻看起来就很文青,很温柔的样子。 在他们进门的瞬间,猫一下子炸毛了! 非常夸张的那种炸毛,从沙发上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瞬间弹起来,浑身的毛都竖起来,发出低吼,用惊恐到极点的眼神看着门口(如图所示)。
我当时就被吓傻了,从来都没有见过小猫这么害怕的样子过。 然后…… 然后这货马上就卧倒了,浑身颤抖着缩成一团…… 我当时真的被吓哭了T﹏T 这还是我养得比较亲的猫猫,如果陌生人的话,估计早就一爪子过去了…… 所以说啊,别以为猫咪可爱就好欺负!
以下正经答案: 因为猫咪的视觉差劲到几乎看不到任何移动的东西,所以…你走到它背后突然拍它一下,它就吓唬一下,以为你在跟它玩捉迷藏呢… 因为猫咪的听觉异常的好,好的有些过分了,你稍微大声一点儿咳嗽、吸气、打喷嚏或者吐口水,它在几米开外都能听到,然后迅速跑过来观察你有没有生命危险(▼皿▼#)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老鼠之类的动物窜出来,你的呼吸和脚步声很有可能引起它们的注意并进而攻击你 因为它觉得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喊“妈妈”…而“妈妈”在猫咪的理解中就是“我要逃走了…” 因为猫的智商完全可以理解你的心情,有时候它故意耍赖皮不让你抱或者不下水是因为它知道你着急生气又没办法它没坏处的,这种戏弄会让你更着急生气从而显出更多的弱点… 而如果你不再急着把它抱起来或者按进水里的话,它很快就会自己溜达过来…
猫的感官
首先猫之所以容易受惊是因为它们的感官使然,高度警戒的状态才是猫的正常状态。对于周围的环境,猫的耳朵能够听到的频率上限远超过人类,同时声波定位十分精准 ,因此对于猫来说我们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充满了令人神经紧张的噪音,我们觉得再小的响动都有可能带给猫巨大的心理负担。
猫的眼睛通常只有在昏暗环境才会完全张开
猫的眼睛在明亮的环境中只能收到从瞳孔缝隙中透过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视网膜不受损伤,同时也是为了使瞳孔尽量聚拢从而精确定位移动的目标。在这样的状态下猫其实是处于一种高度警戒的姿态并且视力是严重下降的,因此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室内光照很可能让猫什么也看不见。而当猫在昏暗光线中瞳孔全开的时候,它确实能够拥有远超人类的夜视能力,而当它重新进入明亮环境瞳孔逐渐收敛时会因为突然受到强光刺激而有几秒钟的视觉空白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猫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非常陌生,连走路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猫从黑暗的房间走到明亮的户外会突然表现出受到惊吓的样子并直奔最近的黑暗角落避难。
这些感官特征都是猫这种夜行动物和独居的食肉目动物的生存之道,而它们的祖先更是生活在更加辽阔和危险的非洲草原上,因此哪怕你把它养在深闺中,也不能改变它紧张和警戒的天性,否则它在广阔的草原上可能早已经被天敌吃掉了。
猫的思维逻辑
其次猫的思维逻辑同样使它们容易受惊。猫是一种典型的局部反应型动物,对于新奇的事物它们可能完全无动于衷,甚至被踩踏也不会做出任何反应,但是一旦你突然移动或是做出声响,那么猫就会突然受惊并且迅速做出暴力反应,这也是为什么猫比狗更有可能突然做出攻击的原因。
很多猫都愿意亲近人和享受主人的爱抚,但是当人突然改变姿势或是抚摸了它们不希望被碰触的部位时,那么它们可能会突然从温顺的小绵羊变为暴躁的恶虎。对于猫来说,只要你不触碰它的底线,它可以像小猫一般撒娇和亲近人,但是触碰底线后它会迅速以暴力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平时在与猫接触时不要以为它能接受这种程度的接触,然后突然做出较大的动作或触碰一些我们认为无害但是对猫来说是非常不愉快的部位。
总结
综上所述猫比狗更容易受惊是因为它们更加敏感的感官和更加强烈的局部反应,这些特征是猫长期演化形成的性格,因此我们不要因为猫容易受惊而认为它们胆小或是心理脆弱,实际上这些行为恰恰来源于猫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