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打猫咪会得抑郁症吗?
会! 会! 会! 老猫因为年龄关系,可能会失去对捕猎的敏锐性,于是人类就拥有了欺负老猫的“资格”…… 事实上,在宠物界有着这样的一句话——“小猫(幼猫)很淘气,大猫(成年猫)很凶残”,这句话其实是在描述猫科动物的天性——通过攻击性的行为去维持自己在族群中的地位。
以虎为例,如果老虎妈妈认为自身的领地遭到入侵时,它会通过嘶吼、示威甚至是直接攻上去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主权;而当它面对自己幼崽的时候,母虎也会通过同样的方式去教育它们。 换到猫咪身上也是如此,当猫咪把人类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抚养时,如果它发现“孩子”做坏事或惹自己生气时,猫咪也会用抓咬等攻击性行为来告诫他们。 所以,不要看着喵星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就以为可以随便欺负哦~其实人家的内心也住着一只“猛兽”呢~
网络盛传“长期看猫会抑郁”等观点引发网友恐慌,精神心理专家指出:这些说法都缺乏科学依据。“人类自从进入农耕时代成为猫科动物的主人后,‘猫奴’一词早已存在,而且越来越多,但并没有证据显示长期接触猫的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他人,甚至养猫者在某些心理品质指标上还更胜一筹。”
专家称,人类的抑郁症是一种基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多系统紊乱,以及遗传、神经生化基础的疾病,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并常伴诸多躯体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标准。而所谓的“懒癌”、“空心病”、“作女症”、“洁癖”等网络心理疾病的命名,既不符合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评标准,更与精神心理疾病的专业诊断相差甚远。“很多症状和表现更多反应的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而非专业学科所重视和干预的范畴。过度关注这些网络心理疾病,也容易使人们出现病识症现象,即因关注相关症状表现而引发自我暗示和强化,从而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和后果。”周东丰说。
专家提醒,虽然该女子的病情可能与养猫行为存在一定相关,但具体相关程度和因果关系尚有待考证。总体来说,人们无需因心理疾病的网络说教而产生过度恐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和朋友进行面对面交流、积极应对生活应激仍是预防和缓解不良情绪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