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得心丝虫病怎么办?
心丝虫又称为弓形虫,是寄生在细胞内的一种寄生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该寄生虫最早于1938年在美国患肝病的猫体内被发现,故得名“心脏线虫”(Heartworm)。由于当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尚无足够证据,因此被归类为动物寄生虫。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寄生虫的感染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已被归为人类重要寄生虫之一。 目前发现的虫体形态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 ,其中1~2型主要寄生在心血腔中,3型主要寄生在支气管和肺泡中,4型主要寄生在消化道里,各型的形态不同,但均有共同的特征,即呈长圆柱状,前端较细尾部略粗,整个身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构成,并有由头部的感觉器和口器延伸出来的嗅觉与取食器官;胸、腹二部有横纹,以利于蠕动时身体伸展或屈曲。
1.幼虫期——在吸血环节昆虫体内发育成有一定大小的幼虫,此期幼虫可随昆虫的移动而分散到各处去,并侵入中间宿主(哺乳类)的体表或消化道内,此时若用碘液涂抹检查,可见幼虫钻入注射器针头所形成的空洞内。
2.亚成虫期一—在中间宿主消化道内发育至成虫期,雌雄异形,雄虫较大,长5~7mm,雌虫较小,长4~6mm,此时若用碘液涂抹检查,在消化道内容物涂片中,可见到颜色深浅不同的成对虫体。
3.成虫期——在终末宿主消化道内发育成熟,雌雄异形,雄虫长7~10mm,雌虫长6~8mm。成虫阶段虫体颜色变浅,触须和尾须均退化成很短的一小段。
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蚊类和螨类等,其中蚤类虽然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但其作用似乎不明显[5]。许多实验动物的先天性免疫机制对于抵御寄生虫的侵害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先天性的缺陷,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从而降低了其对寄生虫的吞噬作用,导致寄生虫在其体内大量繁殖,引起一系列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