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疫苗能预防哪些传染病?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50个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1],我国也有多支疫苗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做好常态化防控,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势在必行。然而,由于人们对于疫苗的作用机理和对疫苗的认知存在疑惑,在接种人群中出现了“疫苗恐慌”和“疫苗犹豫”的现象[2-3]。 这种情绪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对疾病的恐惧造成的。
要想消除这种情绪,必须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病毒的传播能力;二是病毒引起疾病的能力;三是疫苗的作用机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根据目前的研究,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我们要做到少聚集、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勤洗手、勤通风等。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感染新冠病毒后,病原体在人体引起的疾病症状。虽然无症状感染者也可传染他人,但是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最后,我们需要了解疫苗的作用原理以及疫苗免疫程序等相关知识。 根据疫苗的作用原理,我们将疫苗分为预防用疫苗(用于预防性免疫)和特异性杀伤细胞疫苗(治疗性疫苗),而临床上常用的疫苗都属于预防用疫苗。 预防用疫苗又可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类型。
1.1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常见的灭活疫苗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麻风疫苗等。它通过杀死病原微生物并将其完全灭活来制备疫苗。灭活疫苗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病毒分离与鉴定、毒种培养扩增、抗原提取、灭活与纯化等工艺才能制作而成。虽然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但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1.2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用含有特异性病原菌的减毒株来制作而成的疫苗。该疫苗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后,可以持续、稳定地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且具有增强免疫的记忆功能。减毒活疫苗除了可用于预防接种外,还可用于紧急防护及加强免疫。
1.3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亚单位编码基因片段进行克隆,然后将这些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导入合适的细胞中,再通过发酵或细胞培养的方法制成。该疫苗只含有病原体中的特定成分,因此免疫原性强,不良反应较轻。
1.4 病毒载体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目的基因通过重组技术整合到副黏膜病毒基因组内,制成活体病毒载体,然后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蛋白以发挥作用。该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通过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可预防12种传染病,包括:
1、乙肝。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尿色加深、部分人出现黄疸等。乙肝目前无法根治,现有疫苗能有效预防HBV感染而导致的疾病。
2、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后者如骨结核、肾结核、肠结核。临床表现与病情、病变部位有关,如慢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严重时有胸痛、咯血等,肺外结核主要表现形式决定于病变部位。
3、麻疹。麻疹病毒通过喷嚏、咳嗽、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冬春季北方易流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时有高热、咳嗽、流泪、畏光症状,并出现特殊“玫瑰红”斑丘疹,重者可并发肺炎、脑炎。
4、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于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病毒经口、食具传播,也可经污染的空气传播。发病时患儿有发热、头痛、呕吐、肢体疼痛等。部分病例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肌肉萎缩,行动不便,少数患儿可有延髓麻痹。
5、流行性腮腺炎。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病毒经呼吸道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上以双侧腮腺肿大,抗炎治疗无效为特征。严重患者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或胰腺炎等。
6、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以脑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病毒经蚊虫传播,发病以儿童为主,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抽为特征,重症患者可有脑膜刺激征和神经损害体征。严重者常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失语、瘫痪等。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该菌经呼吸道传播,发病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和脑膜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神经损伤。
8、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婴儿易患重症。临床表现为阵发、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可长达2一3个月,故名百日咳。
9、白喉。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白喉局部症状为“白喉膜”,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软瘫”。预后差,易复发和转成慢性病,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健康。
10、甲肝。临床表现主要有迅速发热、全身无力、巩膜及皮肤黄染、部分人出现畏寒、头晕、恶心、呕吐等。甲肝一般不会引起慢性肝脏损害,绝大多数病人可获完全恢复。
11、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毒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发病以儿童为主。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热和周身斑疹、丘疹、水疱。
12、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孕妇感染后可引起胎儿畸,儿童感染后引起高热、伴畏寒、食欲减退等,24小时内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除上述计划免疫疫苗外,还有肺炎疫苗、狂犬疫苗、霍乱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