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耳朵上有虱子怎么办?
耳螨是一种寄生虫,俗称耳臭虫,主要寄生在动物的耳道内,以耳道里的分泌物为食。成虫体长约1.5mm~2mm,雌虫略大些,背面隆起,呈橄榄色;雄虫略小,背面的橄榄色变淡,前后可见到一些黑色的小斑点。虫体前半部似虾米状,后半部较尖细。 幼虫期生长缓慢,体形变化不大。乳白色,半透明,形似蚯蚓,无足。当它钻入宿主耳道内时,因耳道皮肤皱褶多、汗腺和皮脂腺较为丰富,故易于藏匿和粘附。
其生存能力颇强,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存活下来。冬春季节也是不能忽视的耳病好发时期。 由于耳道相对封闭,且犬猫等小动物不会自主清理,耳道卫生情况较差,加之昆虫本身的传染性较强,故容易发生耳螨传染。被污染的工具(如理发工具)及衣裤也可能成为传播的媒介。 主要症状为:患畜经常抓搔、摩擦、啃咬患处或不停摇头或以头撞物,严重者出现痉挛、昏厥甚至死亡。
感染初期,患畜对声音敏感度增加,常因听到一点声响就受惊吓而乱跑。后期由于内耳受到浸渍,可出现平衡失调的症状,如转圈、向一侧倾斜等。严重时呕吐频繁,食欲缺乏或不宁,逐渐消瘦,但一般不影响精神状态。 检查时可发现耳道内有较多褐色或黑色的分泌物,有的呈干酪样堆积,有的则较新鲜。耳壁的外皮增厚,表面粗糙,有鳞屑脱落;若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出现疼痛,用爪挠、咬等方式来缓解不适。若发现耳道内有黑色条状异物,要注意是否由耳螨所致。
及时清除耳道的污物,保持局部干燥,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定期给宠物使用体外驱虫药可以有效的预防耳螨。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驱虫剂后,动物舔舐中毒的几率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