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什么时候听懂它的名字?
“小明”这个名字,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代号而已,但若是你的名字被狗叫出口了,那就是你和它之间特殊的联系。 可能你刚带它回家的时候,对它说“小明,过来”,而它一脸懵逼的看着你。但你喂饱它、带它玩、给它爱之后,你们之间的感情就深了。当你再叫“小明”时,它会立马跑到你身边。当它学会对你的名字做出反应后,你就成功教会了它这个新词汇。
当然,这个过程是逐渐的,需要你和它多进行互动,多训练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 那除了通过名字找到你之外,它是否还会因为名字而想起你们之前的记忆呢? 这取决于你教给它名字的过程和你们之间相处的模式。若只是单纯给它们起一个代号,那么恐怕很难让它们把名字和主人联系在一起,毕竟对它们来说,世界上的名称有很多个。但当它意识到这是主人专属的名字且主人对它是真爱时,那可就差远了。
在我和我家二哈刚相处的阶段,我试着教它我的名字,但是它似乎根本不感兴趣。不过,后来因为它把我当成真爱,每次吃好吃的、喝好玩的前面都会喊我的名字..... 所以啊,不要小看狗子们对主人的爱意,那是可以温暖你一生的存在。
最近《科学》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中,匈牙利的一个研究小组用fMRI证明了一些更进一步的说法:有的狗不只是把“名字”当做某种“刺激”来应答,而是真的把名字当做“代表自身”的词汇来认知!这项研究由匈牙利Eotvos Lorand大学比较动物心理学家Attila Andics负责,他和几个同事对人类和狗的语言/声音处理认知过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要先解释个基本概念:对人类来说,“名字”和“词汇”在大脑反应上有本质区别。
Andics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和狗一样,在听到声音时左右脑的反应是不同的:左脑更关注语言和有意义的声音;而右脑更关注音调和音色之类体现声音自身特征的信息。比如,下面这四个词,无论你怎么念,“苹果”俩字对你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你听到这个组合的音节时左脑最兴奋——你大脑里的“苹果”概念被激活了。
但是反过来,如果有一句外语,你会觉得那仅仅是几个音,左脑不怎么兴奋,右脑更兴奋。比如,对于绝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Köszönöm”(匈牙利语:谢谢)仅仅是一组没有意义的音,而不是你大脑里某个概念的符号。研究证明,如果你改变“苹果”这俩字的音调(比如用疑问的语调念出来),那左脑反应还是比右脑强;但是如果你改变“Köszönöm”这个词的音调,右脑会更活跃。
Andics认为,对于外语词汇,人们仅仅是把它们当做某种声音听“到”;但对母语词汇,人们是听“懂”了。基于这个判断,Andics推测,有的狗甚至可能真的“懂”自己的“名字”的意思!
于是,他和同事找来了一群狗,它们不但都能明白“来”的意思(这在任何狗训练班都是最基本训练),而且都起码学过一个玩具的名字,以及学会过自己名字的发音(当然,狗“学”的过程和人类小孩学是完全不同的)。这个研究其实很简单:把这群狗放到fMRI里(是的,也要“打麻”,因为fMRI要求人一动不动),然后放一系列词/名字进去,观察它们大脑的反应。
fMRI监测到的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氧变化
这些词包括狗自己的名字、类似于名字的其他几个词(比如“Köszönöm”)、别的同类的名字、一些类似于宠物名字的玩具名称、以及一些完全无关的词。结果发现,所有的狗听到所有这个词时左脑都有反应(这符合Andics之前的结论:对犬类来说,听不同词时左脑更活跃)。
但是,对那些学过自己名字的狗来说,左脑反应在听到自己名字时要更强烈,而且听到自己名字和听到陌生词时左右脑反应有微妙不同。Andics等人因此推测,这群受过训练的狗,是真的认知“名字”代表“个体”这个意思,而不仅仅是一种刺激。
这项研究和最近几项研究综合在一起,已经能够说明一点:某些宠物犬确实发展出了一些类似人类的语言处理能力来处理人类语言,而且很可能,这正是它们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但是,也要看到这些研究的一个共同局限:研究者都很难保证在测试前狗狗不知道或没有听到过对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