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主人叫猫的名字才会听懂吗?
“名字”这个概念其实有点误区,猫猫不是凭借我们的称呼才能认出我们来的。 实际上它们能分辨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它的不同叫法——比如主人、客人、陌生人等等;也能分辨不同音调的不同含义——“猫猫”“咪咪”“宝贝儿”和“来来来”,虽然都是“喵”的读音,但表达的意思可差远了,前两个是褒义后一个是命令。而且这些区别,小猫三俩月就能听得明白。
当猫猫认出了你对它的爱称,或者听清了你对它的呼唤,它就会回应你——“名字”的概念就体现在这里了。所以并不是说你叫它“咪咪”它就喜欢,叫你“猫猫”它就不理你了。 那为什么人类给动物起名,动物更能听懂其中暗含的爱称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人类对猫的呼唤通常包含丰富的感情色彩(尤其是母猫育养小猫的时候),而宠物对主人的熟悉程度也决定了它对喊声的信任度。 所以一个亲切温柔、充满爱的小声唤,比一个严厉、生硬、不带感情的命令更容易触发动物的反馈。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便给宠物起外号。如果对外号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有网友反映自己家的猫咪十分调皮,于是起了个外号叫“熊孩子”。结果没想到,这货真的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了! 一到吃饭时间,熊孩子们就围过来。 “今天吃的鱼干真少啊……” 喂!别抢!这是留给喵大爷的! 喵大爷:别以为换了个称呼就好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