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吃什么也不胖?
看到不少答案都是复制粘贴的那就复制一下我自己写的吧 (我自己的微博) 先讲阿拉的遗传因素,很多人不了解阿拉其实是个易瘦体质。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犬类肥胖的文章 里面提到过 首先从遗传角度来讲,大多数狗狗都属于肥胖基因携带者。 也就是说,它们很容易因为后天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而发胖。 但阿拉不是,阿拉是肥胖基因修复者,当它吃的过量或者食物不对时,体内脂肪不会堆积,它会自动调控,通过减少脂肪细胞的数量,降低对脂肪的吸收率,来维持体内的能量平衡。 所以别人吃一斤就能胖一斤,你给阿拉吃两斤它才能胖一斤,人家吃了不运动也能肥起来,你给阿拉吃再少再清淡它也胖不起来…… 从先天遗传的角度来看,阿拉确实不易发胖。 但是!请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放任不管了哦~
1、遗传因素只是增加了它的抵抗力,不易发胖不代表不会发胖啊!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给它吃很多,它照样会胖!所以不要轻易挑战它易瘦体质的底线哦~否则后果很严重的(可以看看我家二哈那篇里有介绍)。
2、虽然阿拉不易胖,但也不能毫无节制的喂哦~ 任何犬种都是一样,吃多了都会胖!所以科学喂养很重要,定个餐时间,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当然也要看个体差异,比如你家狗本来就容易胖,那你就要更注意,少吃多餐是最基本的了) 比如有些人吃饭不挑食,看见什么爱吃什么,这样就会容易胖啊!如果改一改,饭桌上的营养比例控制下,多吃肉多吃菜,肯定能瘦啦~ 同样,如果你家阿拉特别贪吃,见到什么都要尝一尝,那肯定也容易胖啊!这时候你就要训练它,让它知道“非必须的都不可以吃”,这样才能保持体型。
3、除了基因,后天的环境也很重要。 就拿人类来比,有的人天生肠胃功能弱,吃东西不容易胖;但是也有的人吃得很少也能胖起来,这跟个人身体素质有关。所以别只盯着阿拉不放,看看自己有没有管住嘴,迈开腿?
冰川是阿拉斯加的标志,奔流不息的冰川塑造了这里独特的地形地貌,也孕育出大量独特的生命。在阿拉斯加,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们吃了很多东西却不怎么长胖,这种动物就是麝牛。
很多人听到“牛”这个字就想当然地认为,麝牛应该是和家牛一样长着一对牛角的草食动物。其实,麝牛不是“牛”,它没有牛角,而是长着梳子一样的“牛角”。而且,和其他反刍动物不同,麝牛的牙齿既不像角马一样可以不停地长,也不像驯鹿一样有“季节性脱落”。此外,和其他“牛”不同的是,除了雄兽以外,雌麝牛也具有同样的角型。
麝牛的“牛角”
其实,麝牛是一种更接近绵羊和山羊的偶蹄类动物,它们性情凶猛,食量极大,吃东西的速度也很快。此外,和亚洲的家牛相比,北美大陆的偶蹄类食草动物对于高蛋白、含糖量较少的食物具有更大的适应性,而它们生活的西伯利亚苔原区域,又因为温度常年较低,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有限。因此,这些原牛进化出了一种节约能量的生存策略,这就是利用瘤胃等消化系统贮存大量的食物后再进行反刍。也就是说,当周围有食物的时候,这些牛会以最快的速度吃很多,然后再慢慢地咀嚼和消化。同样,麝牛也是食量极大而且吃东西的速度非常快的动物,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地吃。“贪吃、暴食”的麝牛却不怎么长胖,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西伯利亚和北美北极地区,因为温度很低,植物生长缓慢而且营养也差,如果在这里生活的动物长得太“壮”,很容易在漫长的冬天被冻死或者饿死。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动物进化出了很多特殊的“策略”。比如,为了在冬天有足够的能量存活,驯鹿在夏天就大吃特吃,增加脂肪的储备,这在别的季节会影响运动,但是在夏天完全无妨,因为只要天气暖和,草地上食物就几乎不吃亏。而到了冬天,驯鹿的代谢率就会大大减小,处于“节能模式”,并且利用夏季储备的脂肪渡过寒冬。再比如,有些熊和野牛甚至会改变“脑容量”,熊和牛在春夏秋这些“丰饶的季节”和冬季的“脑容量”分别会“膨胀”和“收缩”。总之,为了在贫瘠地区生存,动物们进化出了很多“法宝”。
和驯鹿等动物不同,麝牛采用的“节能策略”不是增大冬天的能量储备,也不是缩小冬天的“脑容量”从而“节能”,而是通过“偷工减料”来减小冬天能量的损耗。也就是说,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防止体温散失过多),并且在贫瘠地区获得足够的能量,这种动物的真皮(表皮和真皮之间有一层皮下组织)是裸露的,毛发仅仅依附在表皮上。这就使得它处于一种“低保温”的状态,必须在“吃货”的道路上一直向前冲,以获得足够的能量。同时,因为真皮没有毛发的保护,散热很快,所以它们也无法在皮下储存太多的脂肪,也就很难长胖。这种“低保温”的状态还导致它们很难耐受热,所以一到夏天,麝牛就会选择高纬度、高海拔更凉快的地区活动,或者整天待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