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幼猫怎么分颜色?
这个嘛,看公的! 猫颜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只有X染色体上的基因对颜色有影响(Y染色体只能提供部分基因,无法决定颜色)。 而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又是父方随机给一个基因片段给母亲,然后由母亲传递给后代。所以,你没法通过母色判断子代颜色;同理,你也很难通过公的颜色去判断其后代。 不过,虽然无法从父母分别预测其后代的颜色,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颜色基因的作用原理,把颜色大致分为两类,并推测出它们的遗传方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显性与隐性”。
人类颜色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而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猫咪在内,它们的颜色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与人类一样的X连锁遗传模式是,当两个基因都是显性正常时,表现为显性性状;当一个基因是隐性缺失时,表现为隐性性状。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正常的基因拷贝,显示为显性性状,那么无论另一个基因是否是隐形缺失,都不影响显性表型的实现。
如果一只公猫拥有两个色彩正常(显性)的X染色体,并且与一母猫交配,则子代中50%为显性纯合(两个显性基因都是拷贝正常,表达颜色正常)、50%为隐性的同源异型(一个显性一个隐性,表现不同,但基因本质相同)。 当这同一对父母生出第二胎的时候,由于交配重复,使其中一胚胎的其中一个显性基因可能无法传递至另一胚胎,这样,这一胎的25%的个体为显性纯合,75%的个体为隐性的同源异型。 第三胎、第四胎……以此类推,每一胎的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就会形成一个大大的倒三角形,越靠后的胎次,倒三角的一个边越长,表明该个体显性基因的异常概率越高,反之亦反。
当然,实际要复杂得多。因为还有性别因素介入,会让每个个体的基因突变情况不一样,从而导致颜色变异更加复杂化。这里只是大概介绍了一个原理。 如果亲本颜色正常,则子一代不会出现白色。如果亲本都为白色,或一黑一白杂交,则下一代表现为黑白相间,即“玳瑁色”,比较可爱。这种遗传状况属于常染色体遗传,比X染色体更复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