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最常见的病有哪些?
乌鳃病:
乌鳃病是龙鱼非常容易得的一种病。乌鳃,也就是龙鱼的鳃盖在合拢时看不见有红色,而是黑黑的一片。患有乌鳃病的龙鱼精神萎靡,不爱吃食,喜欢将头部伸出水面,并伴有呼吸困难的现象。乌鳃病通常由水质恶化引起,平时勤换水即可防止此病产生。如果龙鱼得了乌鳃病,可用治疗气喘病的药医治,一般是2~3天就会有好转。
烂尾病:
龙鱼发生烂尾多数不是病症,而是伤残。引起尾鳍及臀鳍损伤的原因,常为锐器刺伤或被其他动物(多为同类及鳄鱼、龟)咬伤。患病的龙鱼通常鳍条上会出现白点,鳍条末端软绵绵的,不能竖起来,严重时容易发臭引起溃烂。另外,龙鱼受细菌感染也会引起烂鳍,患此类病时,鳍的破损常呈不规则形状,伴有溃烂、充血及出血。如果饲养容器(水箱或水族箱)较小,常因鳍的拖曳,而极易擦伤在底部的粗糙物或被同类咬伤,并极易继发细菌性烂鳍。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容器底部不要粗糙,容器内不要混养同种鱼。龙鱼的食谱极广,动物性的饲料来源十分广泛。通常,可投喂比自己口裂稍小的一半的鱼、泥鳅和其他水生或湿干昆虫以及幼小的龟。一般不喂养金鱼,也不宜用较大的蚯蚓。对于性情凶猛的成鱼,可用比自己口裂稍小的鱼进行喂食。
水霉病:
水霉病的病原体是水霉属菌。此病是龙鱼在养殖中最易发生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真菌性疾病。该病发生较广,鱼体受伤后非常容易感染此病。患病的龙鱼在体表、头部和口腔等处,生长1个或多个长绒毛的白色棉絮状物(真菌),受病部位充血,以致妨碍鱼体正常呼吸、摄食和生长,最后使肉瘤部组织残废,幼鱼可因此而逐渐消瘦。防治方法:用0.1mg/kg的孔雀石绿染浴1小时,或1g/m3呋喃唑酮浸泡12~24小时,或1mg/kg晶体敌百虫浸洗3~5小时。为预防此病发生,最好在6cm以下的幼、稚鱼作各种操作后用15mg/kg呋喃唑酮溶液浸洗5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