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犬不叫马狗?
在我国古代,犬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有一种犬被成为马犬,如《新唐书》中即有:“马犬,状似狮”的记载。其后,在《清异录》中亦记有:“今北边有犬,高者三尺余,长者六尺余,从马之速不及牛行,每大校出畋,以自卫,则放犬使入林,有虎熊食人者,出辄噬搏,必于深密处毙之,纵虎熊怒甚,皆不敢复搏犬,特畏其气耳。然但为马行,则奋尾直前,不避车马。虏中重之如宝,虽王公未易得也。”从上述文字中可知这种犬形体高大,跟随大将打猎时专门用以搏杀虎豹等凶兽。这种马犬与我们今天理解的马犬不是一回事。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通常称犬为狗,狗与犬是同意词,犬乃狗之通用的形态学名称,是学界的提法;狗为犬俗称。但在我国的南方和西南地区历来称犬为狗,而且大、小犬都一概称之为狗;而在我国东北以及北方的内蒙古地区,通常小犬称为狗,大型犬称之为犬或马犬,以示区别。因此,东北以及内蒙古地区的马犬与小型犬狗是两种不同的称呼。而这种犬确实因其形体高大威猛,奔跑时酷似骏马,故得其名。
从我国马犬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分布地区分析,马犬主要产生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其后经年复一年的迁徙北上,逐渐进入我国的北方地区。在南方和东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犬需要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体质和毛发,因此,这些地区犬具有小巧、紧凑的身体和短毛。但犬在进入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之后,环境温度变化很大,冬季寒冷,犬需要具有对抗冷环境的体魄和毛发。因此,马犬具有高大型的体格和密集厚实的被毛,其体格大小介于大型犬和中型犬之间,属于大型犬的范畴。马犬在进入北方地区之后逐渐北移,因此其体格和毛发亦在不断发生变化,体格由中等偏小型变为大型犬,毛发由短毛变为长毛,从而更适合北方的环境。因此马犬实际上是长毛大型犬,其身体结构、毛质、毛量、毛色等都是这一类型犬的固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