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蛇身上的寄生虫吗?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我首先想到的是寄生虫在自然界的生存策略和应对宿主免疫压力的防御机制,然后想到人类作为寄生虫的天然适应宿主,最后才到了想研究寄生虫如何从蛇体内获取营养。 但题主的问题似乎更关注怎么避免被寄生,所以我就按这个逻辑简单答一下,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首先,要谈到寄生虫如何应对宿主免疫压力。这可以说是寄生虫基因里自带的,因为寄生虫的细胞结构相比其体积而言极其简单,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和高尔基体等存在,因此其合成抗物质的能力极为低下(这也是它们只能攻击低等生物的原因)。于是,寄生虫就只能通过自身形态结构的改变来逃避宿主的防御体系--这在生物学中被称为表型调节。
比如寄生虫可以在肠道内蠕动,也可以停止运动、漂浮在肠腔里,还可以卷曲成球形,甚至直接侵入胆道或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去躲避消化液的侵蚀。如果这些方法都行不通,寄生虫便会钻到唾液腺里,等待机体代谢产物把寄生虫带到咽部,再通过吞咽动作进入消化道,继续完成其生命活动。 如果这样还不能使寄生虫避免遭受损失的话,那么它就只好利用最后一招了--逃逸反应。
所谓逃逸反应就是指当寄生虫遇到不可抗拒的压力时,比如高温,强酸,强碱,或者当它被挤压在狭窄的缝隙里难以移动时,为了活命它可以把自己“溶解”掉,让个体分裂为几个一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重新获得生长,这种本领被称为酶解反应。当然,这些分解获得的分子也可以通过异食而再次聚集起来,形成新的个体。 以上是寄生虫在自然环境中通常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但是,当寄生虫进入人体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由于外界自然选择的压力突然变小,加上人体免疫系统也不是毫无作为,于是有些寄生虫便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为此,它们必须采取新措施以延续后代。
对于寄生虫来说,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抵御方法就是在人身体内寻找合适的地方定居下来,例如牙齿、口腔、喉部和胃肠道的内表面。如果这些地方都不能如愿,那么它们只能在身体外寻找寄主了。